学院简介
◆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创办于2002年,由生物科学系、园艺系、风景园林系、食品科学系、福建省菌类活性物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漳州市食品科学研究院等部门组成。学院现有生物科学(师范)、园艺、风景园林、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7个本科专业和学科教学(生物)、化学生物学、风景园林、生物与医药4个硕士点,至今已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八闽大地的教师、工程师、农艺师等专业人才,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就职单位的骨干力量。
◆学院在市校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积极整合国内高校食品科学科研资源和力量,于 2024年6月28日揭牌成立“漳州市食品科学研究院”,致力于为漳州“中国食品名城”建设提供高端智库和高新技术支撑。同时,学院充分发挥食品学科专业优势,有机融入漳州优秀传统文化和闽南师范大学办学特色元素,精心打造“闽师红”系列特色文创品牌,助力帮扶漳州食品企业高质量品牌化发展,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能见度和漳州的社会美誉度,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福建省菌类活性物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三个省级平台,以蘑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多年来致力于蘑菇活性物质,特别是多糖的分离纯化、物质分析鉴定、药效功能测试,产品设计和批量中试生产等全产业链的应用研发工作。目前,中心已经建立了蘑菇提取物—菌物多糖在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血管修复、肝损伤、调整肠胃功能、创面修复、骨骼损伤修复等慢性病及其并发症为主的功效研究体系,拓展了菌物多糖在健康领域的产业化。中心与匈牙利 Scudy kft、荷兰 Scelta 等多家外国公司有合作,并参与来自喀麦隆、印度尼西 亚等国家的硕士留学生的培养工作。
◆闽台特色园林植物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致力于研究探讨闽台特色园林植物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充分利用漳州园林植物资源和地缘优势,围绕闽台农业产业需求与国内外产业技术发展,以水仙花、兰花、三角梅、姜荷花、龙船花等闽台特色园林植物种质进行资源收集、选育、保存和开发利用。实验室设立以来获批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市厅级项目80余项,到账总经费3000多万元,横向项目1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0多件,培养本科毕业生600多人,为地方相关企业从业人员提供了有力的研发与技术支撑。
党建“双创”树品牌,凝心聚力促发展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全面锻造“政治引领型、科研服务型、创新发展型”基层党组织,推动以学院党委下辖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工第四党支部(食品科学系党支部)党员教师为科研骨干先锋,助力“漳州市食品科学研究院”,积极为漳州“中国食品名城”建设提供高端智库和高新技术支撑。注重加强基层党建创新工作,在全国高校二级院系党委系统中创新设立“党建引领发展资金”,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党建引领劳动教育+”六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模式,启动实施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项目“青扣工程”,精心打造“闽师红”大学系列特色品牌,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能见度和漳州的社会美誉度,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院各级党组织还获得国家级“样板支部”1个、省级“样板支部”4个、省“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省模范职工之家1个以及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省新时代党建品牌优秀案例、省党支部“三个好”一等奖等系列国家、省、市级奖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