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闽南师范大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无花果第16期乡情乡韵

 

 

乡情乡韵
 
 
                                       诉不尽的乡情
                                       
                                     ——刘铖璟
   毋庸置疑,我对家乡的土地是挚爱的。  
 波峦起伏的山峰一座连着一座,郁郁葱葱的杉林把村子围了个圈儿。信步山林,一股股幽深的气息迎面扑来,还夹杂有泥土的清香。小鸟在枝头上歌唱,蟋蟀在草丛中弹琴。野花遍地是,叫得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撒在田野里,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一阵微风吹来,心境顿时有种从未有过的飘逸。  
 潺潺的流水绕村而过,坐在松软的沙石上。瞧,鱼儿在清洌的小河中欢快地游着,忽而怡然不动,忽而游至岩石洞中,它们彼此互相追着、闹着,似在与人逗乐。河中各形各色的石头都有:有球状的,有方块形的,有白色的,有红色的。日光斜向射入水中,人的影子布于石上,用石一扔,摇曳的水纹慢慢地散开,心情也随之荡起一圈圈涟漪。  
 秀丽的青山,清洌的河流,哺育着一代代勤劳、朴实、善良的乡里人。  
 当太阳敲醒沉睡的东方,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冒起了阵阵炊烟。砍菜声、劈柴声、狗叫声,一时齐发,村子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淅淅沥沥的雨中,乡里人开始了耕作,携着心爱的烟斗,吆喝着牛儿,拄着犁在田间的一隅徘徊着,任凭那柔柔的细雨打在他歪斜的斗笠上。  
 阳光金子般直泻下来,像静静的瀑布流向古树,溅起的光斑像雨点一样洒了我一身。木楼前的古树下,聚集了三五成群的老人,静静地坐着,小声地说着话,闲适地下着棋,他们构筑着村庄简单的生活画卷。  
 太阳渐渐消失不见了,只能看见天边还残留着一点离去的痕迹。狗在路边静静地候着劳动归家的主人。老黄牛慢悠悠地晃着步伐,仿佛在欣赏美景,劳作了一天,它也该歇歇了。邻居们有的在河边召唤自家的鸭子,有的在拦小鸡进圈。  
 路上的行人渐渐稀少,天空暗下来。少了小孩的欢笑声,偶尔会有几声鸡鸭叫鸣,远处还会传来一声狗叫。屋里人或躺或坐,缓解一天的疲劳。吃过饭,大人们商量比划着,明天地里种什么,该用多少种子,又该施多少化肥。也有邻居家的大叔大婶来串门,彼此说着自家的收成和下一季的打算,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漫天的星光洒向这片土地。田埂间的小草已有几分睡意,身上披着几滴露珠。村旁的小路总是那么欢快:蛐蛐在唱歌,青蛙在伴乐。迷乱的声音交杂在一起,犹如动听的旋律,奏着迷人的乡间乡情。  
夜,已入深沉,一切都宛如梦境。我站在门外,望着星空,许个愿:我挚爱家乡的土地。
                                              (责编:王江森) 
 
   
              泉州适合散心的景点
                                   
                                          ——陈进兴
   东湖公园
   地址系古泉州八大胜景“东湖荷香”遗址。唐时湖面40余顷,有东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揽古亭。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胜概。因唐姜公辅、韩愈、欧阳詹等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东湖公园以闽南建筑文化为特色,中心湖为主体,环湖布置人文景观。构建星湖荷香、祈风阁、七星拱月、二公亭、东湖亭、波恩亭、揽古亭等静区;儿童乐园、双舟朝阳、游船码头为动区。精筑刺桐瑞林等20多处植物山石景观揽翠全园,以石雕、石刻突现闽南石文化。既有泉州历史文化内涵又有时代新潮气息,风格独特。曾三次获省“环境优美奖”,还被评为“市民喜爱十佳建筑”、“泉州十佳夜景”。1998年以其典雅秀丽、玲珑多姿的江南园林风格而入选百家中国名园。  
   牛姆林
 由于景区内拥有“板根”、“绞杀”、“寄生”、“茎花”等热带雨林生态,被游客称誉为“闽南西双版纳”。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是集山区特有的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之大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6科200多种,野生蝶类73种。牛姆林名人仙迹荟萃,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浴场和氧吧,是旅游避暑胜地。目前申请国家4A级生态旅游区已通过省级验收。现区内建设有旅游饭店、动植物标本馆、旅游购物街、熊园、高空滑索、射箭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已成为闽南重点生态旅游区,每年有10万人到此旅游,是我省沿海地区生态旅游建设的典范。
 深沪湾
 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其间沙滩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滩前碧波万顷,滩面金黄开阔,景色蔚为壮观。沙滩清一色的细纯沙粒,如银屑布地,质细坡缓,沙软潮平。滩床宽阔,舒展广拓,潮漫滩上,涛声柔和。海水洁净,水温适中,是沙滩休闲、踏浪嬉水和开展各种海上沙滩活动的理想场所。沿岸而来,国家级深沪海底古森林自然保护区、施琅将军纪念馆、镇海宫、龙泉宫、大道公宫和烟墩山上的烽火台等人文、自然名胜掩映其中。明季倭乱,这里曾经是抗倭前沿,清初为了统一祖国,施琅曾经在这里牧马练兵,现为全国著名侨乡,风俗淳,人情美,是游客观光的胜地,是海外侨亲和台港澳胞寻根谒祖的摇篮故地。
                                                                               (责编:王江森)                  
 
 
                永不漫灭的印记
             
 ——台湾路与香港路情思
                   
——杨云燕
   凹凸的青石板路,红黑相间的砖墙,大红色的木店门,阳光下看报纸的老人……闽南传统街市的味道迎面而来,我只能用细腻的情感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一份古色古香。风格独特的建筑群足以让我倾倒,更不用说那熟悉的市井生活。
   沿着石板路缓慢地走着,总能发现奇特的景致。在一幢宋式建筑的二楼雕花窗棂内,不经意抬眼望去,似乎正有一位瓜子脸的古典美女托着香腮,兴致勃勃地低头观看热闹的街面。街道两边的店面不时地出现繁体字招牌,让人轻曼地想起这里曾经是有如《云水谣》影片开始那样繁华热闹的叫卖市场。然而,街道上并没有如蚂蚁一样密集得难以计数的人群,只有三三两两的普通市民、小贩及游客。不知是因为这厚重的传统底蕴,还是这真实、自然、亲切的人文气息,所有的人似乎都有意放慢了脚步,且行且赏。
   徜徉在青石板路上,透过一个个老字号招牌,人们不难想象当年的漳州作为闽南商业重镇的繁华景象,感受中国明清时期的繁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我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沉思默想,繁华的市井恍如仍定格在身后。从斑驳的招牌窥见家乡早期文化事业发达的一斑,好奇心肆意增长。和路旁老人搭讪闲聊时得知,“在这里,每一个招牌都有着一段故事。”所有的传说是真是假已无从考证,但它们显然给老街抹上了一丝神秘色彩。
   回到切实的历史位置,回到切实的时空坐标,我看到这老街以她自己独有的方式在续写和继承闽南人文传统。足以让人回味的绝不是现代商业的繁华,而是老街区里那些依然完整保存下来的老手艺和风味小吃。无论是已经逐渐淡出现代人视野的弹棉被和杂修店,还是那些纯手工制作出的“麻糍”、“肉粽”,在勾起人们童年记忆的同时,也让老街区的古风古韵更加浓郁。店铺里摆卖着摩登的时装、庄严的佛具,头顶却是那古朴的牌坊,顶着百年老街的历史光环,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因此,我坚信包容一切是老街的胸襟,吐故纳新是她的性格。
   忘不了那皮肤黝黑、眼眶深陷的小伙,忘不了那聪明伶俐、善良温柔的姑娘,更忘不了那弯腰驼背、饱经风霜的老人。不再追求构思的灵巧,也不再寻求新奇的意象,我只想不停地穿梭于大街小巷、厝头巷尾。
   自傲地注视着小巷尽头那旧时代遗留下来的残砖碎瓦,天真地叩问颓圮的城墙:这破碎的砖瓦是否连同它昔日的辉煌一同坍塌?安静地聆听鸟儿鸣啭传达出来的喜悦,普通市民在寻常的轨道上谱写一曲曲家的乐章。博大与深邃,复杂与单一,说不清道不明。我从侧面偷觑着市井的侧影,家的暖流悄然涌入心里,并引起了某种缓慢而深刻的变化。这样的百年老街不再属于某一城市、某一时代,甚至不再只属于某一民族。
   每一天每一刻,人们都在用自己的岁月给这条老街带来流动不停的生命力。毕竟,台湾路、香港路上最鲜活动人的还是如今生息在这里的芸芸众生。
                                                         (责编:王江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