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闽南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办于2005年,并于同年获批招收本科生,2018年通过福建高校第三批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是闽南师范大学首次获批通过IEET工程认证的三个专业之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食品科学和工程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工艺设计、加工贮藏与安全卫生的学科。专业以福建省菌物活性物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菌物产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福建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福建漳州的食品产业优势,坚持产学研有机融合,着力培养食品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质量检测、品质控制、监督管理等方面于一体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食品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食品研究开发、品控管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文化修为和科学素养,能够独立及协作完成所处领域的工作与任务,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国际化的视野与理念,具备终身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当今社会高新科技的发展,能够在食品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技术管理、新产品开发和经营、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营销管理、品质控制等方面工作,也能够进一步攻读食品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等的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1:具备食品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培养目标2:具备食品研究开发、品控管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3:具备良好的文化修为和科学素养,能够独立及协作完成所处领域的工作与任务。
培养目标4: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国际化的视野与理念。
培养目标5:具备终身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当今社会高新科技的发展。
三、毕业要求
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食品工程问题。
1.1 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对复杂食品科学与工程问题进行恰当描述;
1.2 能建立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复杂食品加工单元操作或过程,并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求解;
1.3 能将专业知识用于食品工程的解决方案、食品加工过程的设计、控制和改进。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食品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2.2 能运用资料查询基本方法和现代文献检索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并认识到有多种可选择解决方案;
2.3 能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评价食品加工过程的影响因素,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确定食品产品研发目标和技术方案;
3.2 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安全、环境、法律等制约因素,运用技术经济知识评价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3.3 能够集成单元操作进行食品加工工艺流程设计,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与改进,体现创新意识,并能够用图纸和设计报告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采用正确的实验方法进行食品的加工或成分提取,并分析和检测;
4.2 能够基于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知识,根据研究对象设计研究路线,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
4.3 能采用安全、科学的实验方法开展实验,能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能使用相关的网络工具、数据库、现代工程工具等,查询并分析解决信息技术相关问题所需的研究资料;
5.2 能够运用计算机原理,进行信息技术的相关设计;
5.3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手段和现代工程工具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领会相关工具的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能参与生产过程和管理程序的实施环节,具备主动从实践中学习和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6.2 熟悉国家对食品生产、设计、安全、研究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6.3 能够运用工程系统的构思和设计方法,参与工程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并能识别,量化和分析成本、质量、环保性、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等影响因素。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熟悉食品安全、管理及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7.2 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7.3 能评价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处置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判断其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损害的隐患。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食品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通过思政、人文、社科、体质训练、体育等课程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8.2 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具有有效的交流、沟通能力;
9.2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参与团队管理、协调团队工作,确保工作进度;
9.3 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合理制订工作计划,根据团队成员的知识和能力分配任务,并协调完成工作任务。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食品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够通过书面报告和口头陈述清晰地表达复杂食品科学与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过程和结果,并能理解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的质疑和建议;
10.2 通过阅读国内外技术文献、参加学术讲座、学生互访等环节,理解不同文化、技术行为之间的差异;
10.3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食品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掌握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工作所需的经济学、管理学和项目管理等相关知识;
11.2 能够运用经济管理知识、生产管理知识,具有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进行项目预算、食品生产成本核算和进行生产管理的的初步能力;
11.3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并具备跨领域学习的能力。
12.1 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12.2 能够跟踪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了解和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知识和技术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12.3 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能不断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
四、“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对应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毕业要求1 |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
● |
五、学制、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为四年,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毕业学分:毕业最低学分169学分,其中必修134学分,选修35学分。
授予学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体系-毕业要求”对应矩阵
课程类别 |
课程模块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通识教育课程 |
通识必修课 |
大学英语 |
|
|
|
|
|
|
|
|
|
H |
|
H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
|
|
|
H |
|
|
|
|
|
|
H |
大学体育 |
|
|
|
|
|
|
|
H |
|
|
L |
M |
军事理论、军事技能 |
|
|
|
|
|
|
|
H |
|
|
L |
M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
|
|
|
|
|
|
H |
|
|
L |
M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
|
H |
|
|
L |
M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
|
|
|
|
|
H |
|
|
H |
M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
|
|
|
H |
|
|
L |
M |
形势与政策 |
|
|
|
|
|
|
|
H |
|
|
L |
M |
创新创业基础 |
|
|
|
|
|
|
|
|
H |
|
H |
M |
通识选修课 |
艺术天地类、心理健康类创新创业类、人文社会类科技世界类、闽南文化类 四史教育类 |
|
|
|
|
|
|
|
H |
|
|
|
M |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
专业必修课 |
高等数学D |
H |
|
|
|
|
|
L |
|
|
|
|
M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M |
|
|
|
|
|
|
|
|
|
|
L |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
M |
|
|
|
|
|
|
|
|
|
|
L |
大学物理C |
H |
|
|
H |
|
|
|
|
|
|
|
M |
大学物理实验B |
|
|
H |
|
|
|
|
|
|
|
|
M |
有机化学 |
M |
L |
|
|
|
|
|
|
|
|
|
|
有机化学实验 |
M |
|
|
M |
|
|
|
|
|
|
|
|
线性代数B |
H |
|
|
|
|
|
|
|
|
|
|
M |
物理化学 |
H |
|
|
H |
|
|
|
|
|
|
|
M |
物理化学实验 |
H |
|
|
M |
|
|
|
|
|
|
|
M |
概率论B |
H |
|
|
M |
|
|
|
|
|
|
|
L |
食品科学导论 |
H |
|
|
|
|
H |
M |
|
|
|
|
|
机械制图 |
H |
|
|
|
|
|
|
|
|
|
|
M |
CAD制图 |
H |
|
|
|
|
|
|
|
|
|
|
M |
食品微生物学 |
H |
H |
|
|
|
|
|
M |
|
|
|
M |
食品微生物实验 |
H |
H |
|
|
|
|
|
|
|
|
|
M |
食品生物化学 |
H |
|
|
L |
|
|
M |
|
|
|
|
|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 |
|
L |
M |
H |
|
|
|
|
|
|
|
|
食品分析 |
|
M |
|
H |
|
|
|
|
|
|
|
|
食品化学 |
H |
H |
|
|
|
|
|
|
|
|
|
|
食品工程原理 |
H |
M |
|
L |
|
|
|
|
|
|
|
|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
H |
|
|
|
|
M |
H |
|
|
|
|
|
食品工艺学概论 |
M |
H |
L |
|
H |
|
|
|
|
|
|
|
食品营养学 |
H |
H |
|
|
|
M |
|
|
|
|
|
|
食品贮藏与保鲜 |
L |
M |
|
H |
|
|
|
|
|
|
|
|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
|
|
|
H |
L |
|
|
|
M |
|
|
|
食品化学实验 |
|
|
|
H |
|
|
|
|
H |
M |
|
|
专业必修课 |
食品分析实验 |
|
|
|
H |
|
|
|
|
H |
|
|
|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 |
|
H |
|
M |
M |
|
|
|
|
|
|
|
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 |
|
M |
M |
|
|
H |
H |
|
|
|
|
|
水产品加工工艺学 |
L |
|
H |
M |
|
|
|
|
|
|
|
|
焙烤食品工艺学 |
L |
H |
|
|
|
|
|
|
|
|
|
|
果蔬加工工艺学 |
M |
H |
|
|
|
|
|
|
|
L |
|
|
食品贮藏与保鲜实验 |
L |
|
|
H |
|
|
|
|
H |
|
|
|
水产品加工实验 |
L |
|
|
H |
|
|
|
|
H |
|
|
|
焙烤加工实验 |
|
M |
H |
M |
|
|
|
|
|
|
|
L |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
M |
|
|
H |
|
|
|
|
|
|
|
|
果蔬加工实验 |
M |
H |
M |
H |
|
|
|
|
|
|
|
|
专业选修课 |
电工学 |
M |
|
|
|
M |
|
|
|
|
|
|
|
食品发酵工艺学 |
M |
|
M |
|
|
|
|
|
|
|
|
|
畜产品加工工艺学 |
M |
|
M |
|
|
|
|
|
|
|
|
|
软饮料工艺学 |
M |
|
|
|
|
|
|
|
|
|
|
|
粮油加工学 |
M |
|
M |
|
L |
|
|
|
|
|
|
|
食品分离技术 |
M |
|
|
|
M |
|
|
|
|
|
|
|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 |
|
M |
M |
|
|
|
|
|
|
|
|
|
食品生物技术 |
L |
|
|
|
|
|
|
|
|
M |
|
M |
食品风味化学 |
M |
|
|
|
|
|
|
|
|
|
|
|
功能性食品 |
|
|
M |
M |
M |
|
|
|
|
|
|
M |
现代食品高新技术 |
M |
|
|
M |
L |
|
|
|
|
|
|
|
食品添加剂 |
|
M |
|
M |
|
|
|
|
|
|
|
|
食品物性学 |
|
M |
|
M |
|
L |
|
|
|
|
|
|
食品仪器分析 |
|
M |
|
M |
|
|
|
|
|
|
|
|
食品标准与法规 |
|
|
|
|
|
M |
H |
|
|
|
|
|
食品感官评定 |
L |
M |
|
M |
|
|
|
|
|
|
|
|
休闲食品加工工艺学 |
|
M |
L |
|
|
|
|
|
|
|
|
|
食品酶学原理 |
|
M |
|
M |
|
|
|
|
|
|
|
M |
食品质量控制学 |
|
M |
M |
|
|
|
|
|
L |
|
|
|
食品毒理学 |
M |
M |
|
|
|
|
|
|
|
|
|
|
食品物流管理 |
|
M |
|
|
|
|
|
|
|
|
|
|
食品环境学 |
|
|
|
|
|
M |
M |
|
|
|
|
L |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 |
|
M |
M |
L |
|
|
|
|
|
|
|
|
食品新产品开发 |
|
|
M |
|
|
M |
|
|
L |
|
|
|
食品科技专题讲座 |
|
M |
|
|
|
|
|
|
|
|
|
M |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
M |
|
|
|
H |
|
|
|
|
|
|
M |
中国烹饪概论 |
|
M |
|
|
|
|
|
|
|
|
|
|
中国饮食文化 |
|
|
|
|
|
|
|
M |
|
M |
|
M |
专业教育课程 |
专业选修课 |
专业英语 |
|
M |
|
|
|
|
|
|
|
|
|
M |
食品营销学 |
|
|
|
|
|
|
|
|
|
|
M |
|
食品包装学 |
|
|
M |
|
|
|
M |
|
|
|
|
|
食品企业经营管理学 |
|
|
|
M |
|
|
|
M |
|
L |
|
|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
|
|
|
M |
|
|
|
|
|
M |
|
L |
集中实践环节 |
必修课 |
劳动 |
|
|
|
|
|
|
|
H |
H |
|
|
M |
认知实习 |
|
|
|
|
|
H |
M |
H |
|
|
|
|
实验室安全教育 |
|
|
|
H |
|
|
L |
|
L |
|
|
|
金工实习 |
|
|
|
|
|
M |
|
|
H |
|
|
M |
课程设计1 |
|
H |
H |
|
|
|
|
|
M |
|
|
|
课程设计2 |
|
M |
H |
|
|
L |
|
|
|
|
|
|
课程设计3 |
H |
|
H |
|
|
|
|
|
M |
|
|
|
课程设计4 |
|
H |
M |
|
|
|
|
|
L |
|
|
|
课程设计5 |
L |
|
M |
|
|
H |
|
|
|
|
|
|
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实验 |
|
|
|
H |
M |
|
|
|
L |
|
|
|
生产实习 |
H |
|
|
|
|
|
M |
|
|
|
|
H |
创新设计与科学研究 |
|
H |
|
|
|
|
|
|
M |
H |
|
H |
毕业论文(设计) |
H |
H |
H |
|
|
|
|
|
|
H |
|
H |
毕业实习 |
H |
|
|
|
|
|
|
H |
M |
H |
H |
H |
注:用H、M、L表示,H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高支撑,M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中支撑,L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低支撑。
七、专业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机械制图、食品工艺学概论、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贮藏与保鲜、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
八、课程结构比例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分数 |
学时数 |
学分数 小计 |
占总学分 比例 |
|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课 |
42 |
880 |
50 |
29.59% |
|
选修课 |
8 |
128 |
|
专业教育课程 |
必修课 |
68.5 |
1280 |
95.5 |
56.51% |
|
选修课 |
27 |
432 |
|
实践教学环节 |
集中性实践教学 |
23.5 |
37.5周 |
23.5 |
13.91% |
|
课程实验(实践) |
23 |
652 |
23 |
13.61% |
|
本专业总学分为169学分。其中选修类课程35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20.71%; 实践教学环节46.5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7.51%。 |
|
|
|
|
|
|
|
|
|
九、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安排表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考核方式 |
学分数 |
学时数 |
学时分配 |
周学时 |
开课 学期 |
讲授 |
实验 实践 |
必 修 课 |
26001150300 |
大学英语A1 |
试 |
3 |
48 |
32 |
16 |
2+1 |
1 |
26002150300 |
大学英语A2 |
试 |
3 |
48 |
32 |
16 |
2+1 |
2 |
26003150300 |
大学英语A3 |
试 |
3 |
48 |
32 |
16 |
2+1 |
3 |
26004150300 |
大学英语A4 |
试 |
3 |
48 |
32 |
16 |
2+1 |
4 |
23005150200 |
计算机应用基础1 |
试 |
2 |
32 |
32 |
|
3 |
|
23006150200 |
计算机应用基础2 |
试 |
2 |
64 |
32 |
32 |
2+2 |
|
10007150100 |
大学体育1 |
试 |
1 |
32 |
32 |
|
2 |
1 |
10008150100 |
大学体育2 |
试 |
1 |
32 |
32 |
|
2 |
2 |
10009150100 |
大学体育3 |
试 |
1 |
32 |
32 |
|
2 |
3 |
10010150100 |
大学体育4 |
试 |
1 |
32 |
32 |
|
2 |
4 |
21011150200 |
军事理论 |
试 |
2 |
32 |
32 |
|
2 |
|
21012150200 |
军事技能 |
查 |
2 |
112 |
|
112 |
56 |
1 |
17028150300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查 |
3 |
48 |
40 |
8 |
2.5+0.5 |
|
1702915030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试 |
3 |
48 |
40 |
8 |
2.5+0.5 |
|
1701415030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试 |
3 |
48 |
48 |
|
3 |
|
1701615050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试 |
5 |
80 |
64 |
16 |
4+1 |
|
17017060200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 |
查 |
由《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三门课程的实践学分、学时构成。 |
5 |
17016150200 |
形势与政策 |
查 |
2 |
64 |
48 |
16 |
|
1-8 |
18018150200 |
创新创业基础 |
查 |
2 |
32 |
32 |
|
2 |
|
小 计 |
42 |
880 |
624 |
256 |
|
|
其中:课程实验(实践)9.5学分,256学时 |
选 修 课 |
通选(艺术) |
艺术天地类 |
至少2学分 |
通选(心理) |
心理健康类 |
至少2学分 |
通选(四史) |
四史教育类 |
至少1学分 |
通选 |
人文社会类 |
至少3学分 |
科技世界类 |
闽南文化类 |
创新创业类 |
要求至少修满8学分,128学时 |
|
|
|
|
|
|
|
|
|
|
|
(2)专业教育课程安排表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考核方式 |
学分 数 |
学时 数 |
学时分配 |
周 学时 |
开课学期 |
备注 |
讲授 |
实验 实践 |
必 修 课 |
13222040400 |
高等数学D |
试 |
4 |
64 |
64 |
|
4 |
1 |
|
13430040300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试 |
3 |
48 |
48 |
|
3 |
1 |
|
13227040100 |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
查 |
1 |
32 |
|
32 |
2 |
1 |
|
05091040400 |
大学物理C |
试 |
4 |
64 |
64 |
|
|
3 |
|
05247040100 |
大学物理实验B |
查 |
1 |
32 |
5 |
27 |
2 |
3 |
|
13094040300 |
有机化学 |
试 |
3 |
48 |
48 |
|
3 |
2 |
|
13208040100 |
有机化学实验 |
查 |
1 |
32 |
|
32 |
3 |
2 |
|
13174040200 |
线性代数B |
试 |
2 |
32 |
32 |
|
2 |
2 |
|
13209040300 |
物理化学 |
试 |
3 |
48 |
48 |
|
3 |
3 |
|
13210040100 |
物理化学实验 |
查 |
1 |
32 |
|
32 |
3 |
3 |
|
13175040200 |
概率论B |
试 |
2 |
32 |
32 |
|
2 |
2 |
|
13324040100 |
食品科学导论 |
查 |
1 |
16 |
16 |
|
1 |
1 |
|
13021040200 |
机械制图 |
查 |
2 |
32 |
32 |
|
2 |
1 |
|
13012040050 |
CAD制图 |
查 |
0.5 |
16 |
|
16 |
3 |
2 |
|
13072040300 |
食品微生物学 |
试 |
3 |
48 |
48 |
|
3 |
3 |
|
13432040100 |
食品微生物实验 |
查 |
1 |
32 |
|
32 |
3 |
3 |
|
13433040300 |
食品生物化学 |
试 |
3 |
48 |
48 |
|
3 |
3 |
|
13434040100 |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 |
查 |
1 |
32 |
|
32 |
3 |
3 |
|
13062040200 |
食品分析 |
试 |
2 |
32 |
32 |
|
2 |
3 |
|
13330040200 |
食品化学 |
试 |
2 |
32 |
32 |
|
2 |
3 |
|
13211040300 |
食品工程原理 |
试 |
3 |
48 |
48 |
|
3 |
3 |
|
13207040200 |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
试 |
2 |
32 |
32 |
|
2 |
3 |
|
13328040200 |
食品工艺学概论 |
试 |
2 |
32 |
32 |
|
2 |
4 |
|
13327040200 |
食品营养学 |
试 |
2 |
32 |
32 |
|
2 |
4 |
|
13333040200 |
食品贮藏与保鲜 |
试 |
2 |
32 |
32 |
|
2 |
4 |
|
13370040100 |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
查 |
1 |
32 |
|
32 |
3 |
4 |
|
13436040100 |
食品化学实验 |
查 |
1 |
32 |
|
32 |
3 |
4 |
|
13435040100 |
食品分析实验 |
查 |
1 |
32 |
|
32 |
3 |
4 |
|
13331040200 |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 |
试 |
2 |
32 |
32 |
|
2 |
5 |
|
13544040200 |
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 |
试 |
2 |
32 |
32 |
|
2 |
5 |
|
13335040200 |
水产品加工工艺学 |
试 |
2 |
32 |
32 |
|
2 |
5 |
|
13336040200 |
焙烤食品工艺学 |
试 |
2 |
32 |
32 |
|
2 |
5 |
|
13334040200 |
果蔬加工工艺学 |
试 |
2 |
32 |
32 |
|
2 |
5 |
|
13372040050 |
食品贮藏与保鲜实验 |
查 |
0.5 |
16 |
|
16 |
3 |
5 |
|
13373040050 |
水产品加工实验 |
查 |
0.5 |
16 |
|
16 |
3 |
6 |
|
13374040050 |
焙烤加工实验 |
查 |
0.5 |
16 |
|
16 |
3 |
5 |
|
13375040200 |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
试 |
2 |
32 |
32 |
|
2 |
6 |
|
13371040050 |
果蔬加工实验 |
查 |
0.5 |
16 |
|
16 |
3 |
6 |
|
小 计 |
68.5 |
1280 |
917 |
363 |
|
|
|
其中:课程实验(实践)11.5学分,363学时 |
选 修 课 |
13220050200 |
电工学 |
查 |
2 |
32 |
24 |
8 |
2 |
5 |
|
13090050200 |
食品发酵工艺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应用专业群 |
13340050200 |
畜产品加工工艺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应用专业群 |
13064050200 |
软饮料工艺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应用专业群 |
13561050200 |
粮油加工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应用专业群 |
13092050200 |
食品分离技术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
13626050200 |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 |
查 |
2 |
32 |
24 |
8 |
2 |
6 |
应用专业群 |
13108050200 |
食品生物技术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
13344050200 |
食品风味化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
13021050200 |
功能性食品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应用专业群 |
13412050200 |
现代食品高新技术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
13110050200 |
食品添加剂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应用专业群 |
13211050200 |
食品物性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13059050200 |
食品仪器分析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13086050200 |
食品标准与法规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应用专业群 |
13349050200 |
食品感官评定 |
查 |
2 |
32 |
22 |
10 |
2 |
5 |
应用专业群 |
13627050200 |
休闲食品加工工艺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
13105050200 |
食品酶学原理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
13347050200 |
食品质量控制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
13089050200 |
食品毒理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
13213050200 |
食品物流管理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
13100050200 |
食品环境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
13277050200 |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
13279050200 |
食品新产品开发 |
查 |
2 |
32 |
32 |
|
2 |
5 |
创新创业 |
13103050200 |
食品科技专题讲座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
13444050200 |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
查 |
2 |
32 |
20 |
12 |
2+1 |
6 |
|
13357050200 |
中国烹饪概论 |
查 |
2 |
32 |
20 |
12 |
2 |
6 |
|
13458050200 |
中国饮食文化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
13207050200 |
专业英语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应用专业群 |
13280050200 |
食品营销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创新创业 应用专业群 |
13337050200 |
食品包装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创新创业 应用专业群 |
13281050200 |
食品企业经营管理学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创新创业 |
13282050200 |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
查 |
2 |
32 |
32 |
|
2 |
6 |
创新创业 |
第二专业主干课 |
试/查 |
10 |
160 |
|
|
|
2-5 |
跨专选 |
小 计 |
76 |
1216 |
1006 |
50 |
|
|
|
其中:课程实验(实践)2学分,33学时 |
专业选修课要求至少修27学分,432学时,其中“第二专业主干课程”至少修10学分,5门课 |
|
|
|
|
|
|
|
|
|
|
|
|
(3)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考核方式 |
学分数 |
学时数 |
周数 |
周学时 |
开课学期 |
32001060100 |
劳动 |
查 |
1 |
48 |
2 |
4 |
1-6 |
13089006100 |
认知实习 |
查 |
1 |
24 |
1 |
24 |
2 |
13069060050 |
实验室安全教育 |
查 |
0.5 |
12 |
0.5 |
24 |
1 |
13057060100 |
金工实习 |
查 |
1 |
24 |
1 |
24 |
6 |
13008060050 |
课程设计1(食品营养学) |
查 |
0.5 |
12 |
0.5 |
24 |
4 |
13012060050 |
课程设计2(食品工艺学概论) |
查 |
0.5 |
12 |
0.5 |
24 |
4 |
13014060050 |
课程设计3(食品工程原理) |
查 |
0.5 |
12 |
0.5 |
24 |
4 |
13015060050 |
课程设计4(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 |
查 |
0.5 |
12 |
0.5 |
24 |
5 |
13052060050 |
课程设计5(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 |
查 |
0.5 |
12 |
0.5 |
24 |
5 |
13071060050 |
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实验 |
查 |
0.5 |
12 |
0.5 |
24 |
5 |
13041060200 |
生产实习 |
查 |
2 |
48 |
3 |
16 |
7 |
13067060300 |
创新设计与科学研究 |
查 |
3 |
72 |
5 |
14 |
7 |
16289060600 |
毕业论文(设计) |
查 |
6 |
144 |
11 |
13 |
7-8 |
13090060600 |
毕业实习 |
查 |
6 |
144 |
11 |
13 |
8 |
小 计 |
23.5 |
588 |
37.5 |
276 |
|
十、专业修读指南
(一)毕业基本条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前须修读至少169学分,请特别注意各类课程应修改的学分,具体要求可参照本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比例表”及“课程设置”。
(二)课程修读说明
1.通识教育必修课修读说明:
学生在校期间须修满通识教育必修课42学分,其中:《大学英语》12学分、《计算机应用基础》4学分、《大学体育》4学分、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4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16学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2学分。
2.通识教育选修课修读说明:
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为1-6学期)须从通识教育选修课模块中修满8学分(原则上在线课程不超过5学分),其中“艺术天地”2学分、“心理健康”2学分。
3. 第二专业主干课修读说明:
学生在校期间(第2-5学期)需跨学科、跨专业修读第二专业主干课程10学分,该类课程与学生的主修专业课程(含必修课和选修课)不得重复。
4.实践模块修读说明:
(1)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在校期间须完成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
(2)毕业实习:学生在校期间须完成毕业实习6学分。
(3)见习: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见习3学分,其中认知实习1学分,生产实习2学分。
(三)其他事项说明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