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闽南师范大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校首页

共描新农科,携笔绘世遗——风景园林艺术科普教育||闽南师范大学生科院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展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积极践行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近日,风景园林艺术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南靖县书洋镇开展了一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专业知识的运用于与宣传,对土楼世遗文化的研究与探索,把风景园林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做深做实做好。

 

第一站:云水谣

本社会实践团队先到达第一站:云水谣,深入云水谣景区,了解关于云水谣地区的园林建筑特色与环境特点。云水谣,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个景区,那里山川秀美、人文丰富,云水谣古栈道,游览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溪岸边13棵百年千年老榕,榕树下是一条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伸向远方,沧桑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蜿蜒的溪水从古道边流过。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


 

在此站点主要的实践内容包括:跟随导游在景区了解历史文化,寻找视角写生,观察不同建筑体的不同突出特点,走近村民家中了解当地风土民情等,并对云水谣较有世遗特色的土楼建筑进行艺术鉴赏和美学品鉴。

 

第二站:田螺坑土楼群

本社会实践团队接着到达第二站:田螺坑土楼群,体味“四菜一汤”土楼群的建筑魅力与文化内涵底蕴,感悟深韵其中的世遗风采。团队成员们从山上的入口而下,从田螺坑的土楼群俯视而下后到土楼群中寻找历史建筑之美,感受不同维度带给同学们不一样的视觉盛宴。田螺坑村,属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是一个土楼村落,由1座方形、 3座圆形和1座椭圆形共5座土楼组成,居中的方形步云楼和右上方的圆形和昌楼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以后又在周边相继建起振昌楼、瑞云楼、文昌楼。200877日,包含田螺坑土楼群在内的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本次实践,我们也能清楚意识到传统建筑的新功能需要时间培育,旧村落的发展也需要时间,文化保护更需要持续的时间不断弘扬。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土楼及其土楼村庄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土楼文化的传承,让大山里的土楼村落可持续发展是福建土楼地区人民和我们这一代应学习发展的重大课题。要结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与生活便利,改造、设计新式土楼。将大家庭的环境与小家庭的私密性更好更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传承祖先的智慧。每当步入每一栋土楼之中,体味不同的土楼建筑风采与土楼所处之地的地势起伏与山清水秀,同学们情不自禁的用手中画笔一笔一划勾勒出田螺坑土楼群的不凡之势。

 

第三站:塔下村

到达第三站,塔下村。塔下村的乡土建筑与方圆皆有的土楼又有些许不同,队员们顺着塔下村中央一级一级的小溪,迎着凉爽山风,披着暖阳,走在塔下村风格迥异建筑之间,塔下村是典型的客家聚居地,构筑于“两山夹水、铁扇关门”山川形胜中的太极状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是客家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见证,也是研究福建土楼历史演变和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建造技术的重要实例。塔下村土楼沿河而建,土楼形态丰富,有常见的方形、圆形土楼,还有围裙形、曲尺形土楼,最独特的是还有浙杭水乡模式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角楼,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景观。



实践途中,学生们走近居民商户,了解学习当地独特客家文化,深入发现世遗文化的底蕴与独特,努力宣传风景园林专业知识文化,让生涩的专业知识艺术科普到大家的认识里,世遗风采扑面而来。队员们还是如其他站点般,寻找自己喜欢的视角开始写生,将美丽的建筑与水景融于自己的画作中,在桥下作画,在画中寻景,以青春之梦留下世遗的美好。

 

 

实践小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土楼与当地独具特色建筑群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村民的聪明才智,风景园林艺术的发展与努力也不能停滞,科普教育的意义深远,新农科的建设也十分重要,世遗文化的保护势在必行。身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尽我之力,为世遗文化与专业特色的融合发展与传播贡献力量,将自我融入这项艰巨任务之中,生科院学子将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殷殷嘱托,科普路漫我们不断前行。


 

稿件来源:闽南师范大学生科院“新农科+世遗风采”风景园林艺术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团队

稿件主题:共描新农科,携笔绘世遗——风景园林艺术科普教育//闽南师范大学生科院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展

作者:文图:郭张欣烨